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

富士山登頂

http://mountfujiguide.com/guide/Fujinomiya_Trail『沒爬過富士山的,是傻瓜。爬第二次的,也是傻瓜。』這句話,去爬過富士山的人,更能有深刻的體驗。

經過許久的討論、規畫、猶豫.....富士山登頂終於成行,操醫師蒐集許多情報,也詢問了不少去過的人,8/13星期五(真巧....還是農曆七月咧),我們中午就出發,沒想到是遇到日本中元節,公車改依假日時間運行,臨時改成搭計程車,但這不會改變我們的意志。癲癇中心的井上院長,也是支持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之一。當天早上才告訴他我們要去,操醫師本來是要跟他解釋為什麼下午的門診不會有人去跟,沒想到他把門診擱著,自己跑回家去拿了家中大大小小的風衣、手套,拿到宿舍給我們,他說他也去過,叫我們要小心禦寒擋風,安全第一。夠感人吧。

從車站搭電車到富士,再轉到富士宮駅,搭乘巴士前往表富士宮口五合目(海拔2400m),從此開始,上廁所都要付錢啦,雖然有些是無人監視的,但我們都已有準備,在路上就先解決啦。
 五合目走到六合目(2490m),是一段和緩的沙土坡,開始了這段沒啥植物的登山路,大概只花了二三十分鐘,如果以為之後就這樣輕鬆地走下去,那就是個致命的錯誤了。在五合目我們依著別人在網路上的經驗,買了登山杖(金剛杖,也不過就是根木棒嘛!1000日圓),浙江的湯醫師也買了一罐氧氣,他的風險意識特別強,但後來確實也派上了用場。
從六合目爬到新七合目(海拔2780m),大約是一個小時的時間,但一路之字型的沙土山路,開始了體力的考驗,為了趕在8:00pm以前抵達元祖七合目(海拔3010m)的山口山莊,我跟操醫師就逕自前行,總算在7:40pm抵達,而山莊也立刻在榻榻米上鋪上床墊與厚被子(真的很厚,壓在胸口會有點呼吸困難的),然後開始分派床位,這床位真是我們所經歷過最刻苦的床位,一個榻榻米(1.65平方米)大概要睡上四個人,交叉睡,所以我們一行四人睡一排,對面又睡了一排,大概八個人只佔用四張榻榻米,腳交錯睡,我們入睡後,對面一家人才來,我的腳,就夾在這家子爸爸跟小女兒的屁股之間,動彈不得,直到後來下山我們四人交換意見,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被夾到腳,也都整晚肢體僵直得痛苦不堪,妙的是日本人到是處之泰然,我們對這高所得、高生活水平的國家,又多了另一分的體驗。原先網路上有人說花200日圓可以買熱水泡麵,所以大家都帶了泡麵,但泡麵一掏出來,山口山莊的人就跟我們說沒提供開水,只有1000日圓的珈理飯,大夥兒就湊合著吃點乾糧,趕快入睡,但沒幾個人睡得好。

半夜十二點後,就紛紛有人起床了,有的上廁所,有的起身上路,我們等到了一點半,起來吃吃水果乾糧,一出門就發現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天,一下子彷彿下雨一般身上就濕了(幸好大家都有自被風衣或帶了院長的風衣),本想回頭,但跟山口山莊的人溝通困難,就將錯就錯地上路了。

出發時,就是這副德性。



這一路是摸黑前行,四個人只有兩把手電筒,一把半途就沒電了,可想而知此行是更加困難。操醫師與盧醫師先行,我則壓著湯醫師稍微緩慢地前進,一路上湯醫師幾度停下來,吸了幾口氧氣繼續前進,也不知怎樣地成了這樣的分配,原先應該是只有我跟操醫師有手電筒,所以他走前面,我壓後面,就很自然地形成這種分組狀態了,其實我心中是有點擔心,走到八合目這段就開始有點艱辛,湯醫師就漸漸地開始慢下來,憑著上過幾次高山症的課,我也只能勸他停到舒服再開始,剛開始他還有點不服輸,停沒多久就要開始走,但後來胸悶頭疼越來越厲害,慢慢地我們就開始在路邊休息讓後頭的人向前走,比起一路上遇到許多回頭造成交通阻塞的人,我們算是很堅持的囉! 八何目之後,湯醫師開始間歇性地吸幾口氧氣,剛開始能夠快速地改善症狀,慢慢地效果就差了點。
 一路上人一個接一個,一方面半夜下過幾陣大雨,又有濃厚霧氣相伴,地上都是濕泥伴著碎石,加上許多放棄攻頂而下山的人,造成交通擁塞,走走停停,兩位醫師先行,我們在後頭則是逐漸落後,每每要在幾個山中小屋前摩肩接踵之處相尋。就這樣歷經了八合目(3250m)、九合目(3460m)、九和五勺(3590m),讓我最痛苦的,是每每停下來,身子冷下來,就更加感到寒風刺骨,還要緊盯著湯醫師狀況,勸他不要急,等適應一點再上路,慢慢地靠近山頂處,放棄上山的人(天都還沒亮,應該不會有人攻頂以後就立刻放棄,顯然是撐不住了決定返回)造成交通堵塞,漸漸地走一步停三步,龜速前進,終於,我們抵達了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奧宮(3720m),此刻濃霧依舊,照像也看不到任何標誌的字,風大得讓人難以站穩,刺骨寒風,讓人感覺到面對自然,自己是這麼地描小,隨時可以被摧毀的。

到了山頂,在寒風與熬夜的煎熬下,已是身心俱疲,我依著網路上的推薦,到山頂郵局前排隊買明信片,三位大陸醫師則是興趣缺缺,在一旁撐著登山杖就能入睡,讓我也頗有時間壓力,凍僵的手也沒能寫啥字,匆匆完成後,鑒於大霧迷漫,要繞火山口挑戰劍峰也看不到甚麼景色,加上這強烈寒風,讓人覺得自己隨時可以變成風箏,所以我們決定趕快下山,畢竟大家都是沒有醫療保險的。 :P  呵呵,我是保險大戶,真要有事還是有國泰負責啦,不過誰也不想拿自己開玩笑囉。

原以為上山艱辛,下山應該會快速又輕鬆,但老祖宗是對的,上山容易下山難,別說體力不支了,就光是腳上這雙慢跑鞋,沾了泥巴以後跟平底鞋沒兩樣,遇上這濃霧與剛下過雨的火山灰,真是完全招架不住,這一路上滑倒好幾次,一手緊抓路邊的繩子,一手撐著金剛杖,牛仔褲沾滿泥巴,風砂吹得眼睛、背包、衣服與皮膚,全都均勻地粘滿泥巴(回到靜岡,眼睛一揉還取出幾塊小碎石,是的,碎石,不是沙,看得出形狀,有稜有角的碎石),加上許多風口處,風大得讓所有人都戒慎恐懼地四肢爬行,下山腿也得出力緩和膝蓋與腳踝的壓力,整隻腿都開始感到疼痛,腿,已經不是自己了,生怕下一步腿一彎,就直不起來了,就這樣一路爬回了五合目,幸運地順利趕上車,沿路轉回靜岡,大家都已是累得眼睛閉上就進入睡眠,下午四點,進到靜岡的宿舍,完成了這一段辛苦的旅程。

日本人對於環境的尊重與保護,是我們應該學習的。整個富士山的登山道,除了安全考量的繩索以外,沒有太多的人工建設,火山灰與碎石,是對登山客的考驗,也是對大自然的尊重,沒有所謂的登山"步道"。對於這種堅苦卓絕的訓練,我們也是很難想像,這樣的登山路,還有許多六七十歲的老人來挑戰,還有人帶著小學年齡的孩童來登山,讓他們憑自己的力量挑戰這段山路,而不像多數的台灣父母要操煩而給予諸多"保護",這不正是以前讀過陳之藩的"哲學家皇帝"的精神嗎? 美日這兩大強國,文化上諸多隔閡,但對於兒童的培養,還是有些許共同可取之處。


回首向來蕭瑟處.......富士山,還是在熱海泡溫泉觀賞最好,就像美女一樣,要太親近,可得小心受傷。




要登富士山,這一次(恐怕也是唯一一次?)經驗,可有些許參考:
必備的:
  • 防風防雨衣物: 一定要有,風沙大,加上霧氣與雨水,Goretex的衣物當然是最好。我在防風衣下只穿了短袖T-shirt與長袖polo衫,保暖大概就可以,但沒有防風防水衣,大概是必敗吧。手套,也可以提供手部很好的保護,免得在清晨寒風中把手凍僵了。
  • 足夠乾糧: 登山小屋只有住宿(1/4榻榻米)就要5000日圓,一泊二食就是7000日圓,多帶點高熱量、補充水分電解質的飲料與水果等等,是維持動力必備的。危機意識高一點的,可能得備一天食糧以備不時之需。
  •  登山杖: 上下山都派得上用場,由其是已經身心俱疲的下山時刻,這根棒子緩和了腳的負荷,1000日圓絕對值得,自己帶登山杖來就更划算了。
  • 登山鞋: 火山灰與碎石,對一般的運動慢跑鞋絕對是相當大的挑戰,如果不是體力與經驗過人,還是不要嘗試,像我們勉強完成這段路,也是得鐵腿好幾天,早有準備的話,就不用這麼苦啦。
  • 山中小屋: 5000日圓雖然貴,住宿條件也不好,但我們也很難想像如果沒有這段四五個小時的休息,能不能夠一路攻頂。
  • 充足睡眠與準備:睡飽才能因應這個挑戰,我們沒有充足的睡眠,就匆忙來挑戰登頂,也是讓這段旅程艱辛的因素之一。多看看別人的經驗,參考一下登山地圖,最好能選在比較好的天候狀態(我們是在電母颱風來攪局後登頂,恐怕也受到一點影響)。
  • 頭燈: 通常大家都是登頂看日出,也就是說,半夜得開始登頂,所以強力手電筒是一定要的, 戴在頭上當然更省事,頭轉向哪燈照到哪,但千萬別跟很多登山者一樣,燈亂照,照得別人眼睛很痛苦。
我的登山照片:  富士山登頂